期刊导读

长庆油田大会战马岭纪念馆参观调研纪行——浅

来源:油田化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1-0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记者报讯(阮中华 通讯员 何得 鉎 周著铭) 近日,为弘扬老区精神、长庆油田创业精神,弘扬传承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庆阳文史地理研究组、庆城县乡贤

记者报讯(阮中华 通讯员 何得 周著铭)近日,为弘扬老区精神、长庆油田创业精神,弘扬传承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由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庆阳文史地理研究组、庆城县乡贤文化研究会组织,庆城县文旅局、民进党庆城支委、庆城县摄影家协会、庆城县志愿者协会等单位抽调组成的专家、文化学者、摄影爱好者一行38人参加的长庆油田大会战马岭纪念馆参观调研活动圆满落幕。

话说2017年初,马岭镇党委书记薛克勋、马岭镇马岭村党总支部书记栾维、扶贫联村单位民研所所长张志学经过交流、协商、探讨、论证,决定在原先的石油产业遗址上建一个纪念馆。为的是让子孙后代铭记那段峥嵘岁月,把艰苦奋斗的长庆精神永续相传。

说干就干,2017年年底,马岭镇政府负责资料的整理和实物的收集;民研所负责展馆的布展;栾维筹集资金并负责展馆的土建工程建设工作。现在,纪念馆、游客服务中心、实景演出区域正在加紧施工。纪念馆由六排展厅组成,用图、文、物等多种形式再现了当年石油大会战的场景。

随着讲解员的解说,把人们的思绪带入了那个峥嵘岁月:

历史进入20世纪60年代,当时中国面临苏联、美国、印度等军事威胁和台湾海峡地区的军事危机,为解决帝、修、反的禁锢和封锁,填补我国石油工业的空白,加强战备,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进行的大规模的国防经济建设,它是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是巩固和加强国防,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响应\"三线建设\"重大决策部署,1969年12月,玉门石油管理局派第一批筹备人员到达庆阳县城,成立30余人的陇东勘探筹备组。1970年2月,在原陇东勘探筹备组基础上成立陇东石油勘探筹备处,从机关调出约三分之二的干部到陇东办公。

因总部最初设在甘肃省、陕西省交界处的长庆桥,会战初期的探井以\"长\"字号、\"庆\"字号命名,并基于当时战备时期的保密要求,取名\"长庆油田\"。

1970年11月,兰州军区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在长庆桥镇成立,总指挥李虎将军在泾河岸边两层青砖小楼办公。1971年5月,指挥部由长庆桥镇迁至庆阳县城,临时住在庆阳古城墙下的旧窑洞里办公。1973年在窑洞前空地上建成两层高的\"兰州军区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办公楼。

第十六团二连127名战士刚完成陕西咸阳物资转运站十公里铁路抢建任务,接到开赴陇东的命令,个个热血沸腾,平均每天徒步翻山越岭30多公里。\"坡再陡,轮子转,过了一山又一山\",\"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比比英雄董存瑞……\"这些是战士在奔赴陇东的途中相互鼓劲加油的顺口溜。

长庆油田会战全面展开后,当时在约十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勘探队伍猛增至五万余人,首先,面对的是住宿、办公、仓储等大量的困难。

困难纵有九十九,难不倒石油工人一双手,会战初期,石油工人挖地窝子、搭简易帐篷、风餐露宿,生产在哪里、家就安在哪里。他们被称作\"一个钢铁流动的部落\"。石油总是在条件最艰苦的环境里被开采出来的。

为了解决吃的问题,石油工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垦十八里农场,建立陇东战区职工家属生活基地。

搭建帐篷学校,改善医疗条件,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等多种方式,为大会战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障,凝聚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1971年2月,会战指挥部根据鄂尔多斯盆地特点,制定并实施\"围歼马岭、扩大华池、发展吴起、钻探两河、进军定边、出击姬塬\"的勘探部署,采取以马岭为主攻探区的\"重点突破与区域钻探相结合\"的方针,在甘肃庆阳、华池,陕西吴起和宁夏盐池地区为勘探重点,先后勘探发现了吴起、元城、马岭等多个油田。

会战部组建了马家滩电厂、长庆桥电厂、贺旗电厂,用于供油设备机械厂铸钢及机械加工用电。

为解决在勘探、开发中对车用汽油和柴油的需要,经石油工业部指示,长庆可建小型炼油厂,油田开发初期曾在各油田分别建过六座炼油厂,后调整为三座,即甘肃马岭炼油厂、陕西吴旗炼油厂和宁夏马家滩炼油厂。

文章来源:《油田化学》 网址: http://www.ythxzzs.cn/zonghexinwen/2020/1103/336.html



上一篇:油田争夺战一触即发,五百美军死守叙利亚油田
下一篇:重磅!非均相复合驱,老油田的新胜利

油田化学投稿 | 油田化学编辑部| 油田化学版面费 | 油田化学论文发表 | 油田化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油田化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