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港疏港铁路跨黄河备用流路选线方案研究

来源:油田化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概述 东营港疏港铁路(以下简称疏港铁路)接轨于在建黄(黄骅)大(大家洼)线的利津站和德大铁路的利津南站,沿途经过利津县、河口区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终点至大唐电厂的

1概述

东营港疏港铁路(以下简称疏港铁路)接轨于在建黄(黄骅)大(大家洼)线的利津站和德大铁路的利津南站,沿途经过利津县、河口区和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终点至大唐电厂的电厂站,是一条为东营港港区集疏运和大唐电厂运煤服务的地方铁路,设计年运量近期1630万吨,远期3070万吨。疏港铁路在CK64+214.35~CK80+491.42之间跨越黄河备用流路(刁口河流路),由于该地区胜利油田采油区,油井和化工厂分布密集,控制方案因素较多,因此,对地区控制方案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进行多方案经济技术比较,最终确定选线方案。

2方案研究

2.1控制方案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控制选线方案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黄河备用流路规划大坝的位置和主河槽的位置;二是区域内化工厂的分布;三是区域内油井和油气管线的分布;四是河口区规划和区域内城镇分布。各项因素具体的分布情况及方案情况如图1所示。

2.2跨越黄河备用流路的方案研究

综合以上各项因素,可以看出控制投资的主要因素是桥梁长度、油井和油气管线排迁数量,影响运营成本的主要因素是线路的长度,影响地方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设站位置。

从节省投资、节省运营成本、满足地方发展需要的角度分别对方案进行研究。从图1中可以看出,刁口河规划备用流路的大坝是越向北大坝之间的距离越长,即备用流路越宽,桥梁长度将越长。南部区域有孤岛水库、孤岛采油区、孤岛镇和仙河镇,属于城镇密集区,油井和油气管线分布密集,错综复杂,线路从此穿越投资非常巨大,且拆迁量大大增加,社会影响和施工难度都非常大,因此,线路走向选择在孤岛水库以北进行多方案比选。

图1

结合河口区规划,河口站的位置宜设在规划区的南部或北部,设在北部更有利于河口区的发展。线路跨越黄河备用流路时应优先考虑跨越主河槽的角度,再考虑跨大坝的角度。从以上两方面出发,结合拆迁情况,在该区域内研究了5个方案,分别是:Ⅰ方案:54度跨黄河备用流路方案;Ⅱ方案:50度跨黄河备用流路方案;Ⅲ方案55度跨刁黄河备用流路方案;Ⅳ方案:71度跨黄河备用流路方案;Ⅴ方案:90度跨黄河备用流路方案。各方案投资比较见表1。针对各方案优缺点分析见表2。

表1方案名称Ⅰ方案:54度跨黄河备用流路方案Ⅱ方案:50度跨黄河备用流路方案Ⅲ方案:55度跨刁黄河备用流路方案Ⅳ方案:71度跨黄河备用流路方案Ⅴ方案:90度跨黄河备用流路方案线路长度(km)  30.251  30.215  30.431  33.072  35.126一、征拆费用  9310        二、路基费用  .1  .0  .4  .2  .6三、桥梁费用  .9  .1  .1  .2  .8四、轨道费用  8346.3  8336.3  8395.9  9124.6  9691.3五、站后及其他费用  .1  .1  .1  .8  .2六、基本预备费  .2  .5  .0  .2  .8总静态投资(万元)  .6  .0  .5  .9  .7

表2方案名称 优点  缺点Ⅰ方案  1.线路长度短,运营费用节省。2.拆迁量最小。1.投资较大。2.距离黄河备用流路近,跨主河槽角度小,不利于行洪。3.河口站距离专用线接引地区较远,不利于专用线接轨。Ⅱ方案  1.线路长度最短,运营费用节省。2.桥梁位于直线上,利于养护维修。1.投资最大。2.跨主河槽角度小,不利于行洪。3.拆迁量大。4.河口站距离专用线接引地区较远,不利于专用线接轨。Ⅲ方案1.线路长度较短,运营费用节省。2.跨主河槽角度好,有利于行洪。3.工程投资少。1.拆迁量较大。2.河口站距离专用线接引地区较远,不利于专用线接轨。Ⅳ方案1.跨主河槽角度较好,有利于行洪。2.河口站距离专用线接引地区较近,有利于专用线接轨。1.投资较大。2.线路长度长,运营费用高。Ⅴ方案1.跨主河槽角度较好,有利于行洪。2.河口站距离专用线接引地区较近,有利于专用线接轨。3.工程投资最少。1.拆迁量最大。2.线路长度最长,运营费用高。

2.3推荐意见

经过经济技术比较,虽然Ⅲ方案拆迁量较大,但多数为油井,可以进一步与油田管理单位沟通,采取防护措施以减少拆迁;距离专用线接引地区较远,可以增加专用线长度,增加的专用线运营费用较全线增加运营费用低,因此推荐Ⅲ方案。

3结束语

文章来源:《油田化学》 网址: http://www.ythxzzs.cn/qikandaodu/2021/0314/395.html



上一篇:含油污泥处理残渣制路基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对油田车辆安全管理的探讨

油田化学投稿 | 油田化学编辑部| 油田化学版面费 | 油田化学论文发表 | 油田化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油田化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